首页 - 五大表現看國民經濟良好開局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張楚 >晶泰控股開年再融資超30億港幣 AI+CRO模式能否跑通? 正文

晶泰控股開年再融資超30億港幣 AI+CRO模式能否跑通?

来源:白魚登舟網编辑:張楚时间:2025-07-05 07:39:34

炒股就看,權威,專業,及時,全麵,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2025年2月,晶泰控股宣布以每股6.10港元配售3.42億股,募資總額達20.88億港元。此前1月,公司已通過配售募資11.3億港元。兩次融資累計超32億港元,資金將用於拓展AI平台至材料科學等跨界領域,落地“人工智能+”創新聯合體項目以及加碼自動化實驗室,提升“幹濕結合”(計算+實驗)效率。

近年來,越來越先進的信息技術得以用於生物層麵,隨之而來的是相關數據及工具的極大充盈,AI製藥得以拓展更加多元的發展方向和更加廣闊的應用空間。隨著deepseek的爆火出圈,AI製藥市場也逐步邁向高峰。

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2023年累計有75個分子應用AI製藥技術開發並進入臨床研究,2023年有67條管線處於臨床研究階段,其中45條管線處於臨床I期研究,19條管線處於臨床II期研究,2條管線處於臨床III期階段。

相較於海外,國內AI製藥行業起步較晚,但追趕勁頭強勢。2021年是國內AI製藥的創業高峰,共有27家公司在這一年創立,超過28家公司仍然處於種子輪及天使輪。2022年上半年國內AI市場整體情況處於低穀,新成立公司數量和融資金額都有一定程度下落,2022年底至2023年,AI製藥市場回暖。2024年,AI製藥第一股晶泰控股成功於港交所上市,行業發展步入新的階段。

與海外AI製藥公司類似,國內AI製藥公司的商業模式也分為三類,AI+Biotech、AI+CRO以及AI+SaaS。其中AI+Biotech的代表企業為英矽智能,2022年8月英矽智能最後一輪融資後估值為8.95億美元,目前英矽智能共有31個內部管線,最快的管線已進入臨床二期。而晶泰控股為AI+CRO代表企業,除提供CRO服務之外,公司還通過自研或合作研發的方式建立起十餘條管線。

與傳統藥物研發對比,在研發時間和效率上,AI製藥更具有優勢。例如,傳統的藥物研發需要4-6年的時間合成以及測試約5000個候選分子;AI製藥方法則可以對數十億個分子進行篩選,縮小實際需要合成和篩選的分子數量範圍,在2-3年內僅需合成及測試數百個分子。

傳統人工方法需要在實驗室通過反複實驗進行驗證和優化,AI製藥能夠通過計算機模擬的方式減少需要實驗室驗證的分子數量,節約驗證和測試時間等。

作為國內AI製藥行業先行者,晶泰控股目前已取得初步成績,藥物發現解決方案和智能自動化解決方案每年創收項目數量持續提升,已為全球300多家生物技術與製藥公司及研究機構提供服務,其中包括全球前20大生物技術與製藥公司中的16家。

2021年-2023年,公司藥物發現解決方案創收項目數量分別為18、47、81個,智能自動化解決方案創收項目數量分別為168、246、423個。公司收入也隨之快速增長,2021年-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晶泰控股營收分別為0.63億元、1.34億元、1.74億元和1.07億元,同比增速分別達76.22%、113.55%、30.06%、34.35%。

盡管增速可觀,但AI製藥尚未有藥物上市,藥企投入謹慎,外包訂單金額有限,公司收入尚無法覆蓋研發、銷售等費用,仍呈現持續虧損狀態。以研發費用為例,2021年-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達2.13億元、3.59億元、4.81億元和2.1億元,均高於公司當期營收。

從客戶留存率來看,由於臨床合作周期長且具連貫性,同時轉換成本較高,客戶通常不會輕易更換CRO合作機構,具備一定的粘性,留存率較高。晶泰近四年留存率在51%-67%間波動,而、、等傳統CRO企業客戶留存率基本在90%以上,其背後或反映AI模型效果不穩定、交付周期長等問題,若無法提升客戶粘性,增長的可持續性存疑。

值得關注的是,晶泰參投的劑泰醫藥、希格生科等企業既是客戶也是被投方,2022年默達生物Pre-A輪融資中晶泰作為領投方之一。此類關聯交易雖可短期提振訂單,但可能引發財務獨立性質疑,長期需驗證市場化獲客能力。

短期來看,32億港元融資為其贏得2-3年戰略窗口期。長期而言,技術壁壘、生態整合與管線轉化效率將是關鍵勝負手。晶泰科技能否在資本加持下跑通“技術-商業-盈利”閉環,將決定其成為下一個藥明康德,還是曇花一現的賽道陪跑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1.1561s , 11483.90625 kb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晶泰控股開年再融資超30億港幣 AI+CRO模式能否跑通?,白魚登舟網  

sitemap谷歌留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