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2024北京PE論壇在北京舉辦。北京基金業協會在論壇上重磅發布“未來可持續投資”2024年優秀案例,包括國投創益、啟明創投、中電基金、越秀產業基金、新鼎資本、聯想之星、等機構,星辰新能、杉數科技、文遠知行、芯馳科技、悅唯醫療等被投企業共20個案例發布。
2024年,綠色科技、硬科技、AI作為符合國家戰略方向的新質生產力,成為案例中的高頻關鍵詞。綠色是未來可持續發展涉及的重要領域,包括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環保等領域已經在收獲成果。硬科技作為引領國家的經濟發展、產業高質量轉型的關鍵力量,相關創業項目獲得眾多投資機構的關注與賦能,而隨著全球對環境、經濟和社會問題的關注度不斷提高,AI正成為推動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的重要工具。
北京基金業協會將持續關注全行業的實踐成果,挖掘與展現產業如何在資本賦能下,通過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實現轉型突破,對未來的環境或社會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
綠色科技與硬科技,構建新質生產力
2024年,新質生產力成為熱詞,不僅寫進政府工作報告,還是各行業、各地區探索新舊動能轉換的思想武器。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科技創新引領,而投資機構紛紛布局的綠色科技與硬科技,正是關鍵的實施路徑。
從12年前開始投硬科技,8年前開始布局綠色科技,光速光合2016年啟動的人民幣基金中有75%的投資金額投向了綠色科技與硬科技。2023年4月,光速光合新一期人民幣基金完成首關,堅持在科技大賽道裏投有稀缺性且高壁壘的優秀企業,關注增長潛力大的新興賽道,一年內已投資了十餘個項目,覆蓋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配合國家戰略的新質生產力項目。
作為硬科技投資的,新鼎資本專注於新能源汽車、芯片半導體、人工智能、商業航天及生物醫藥等領域的投資。目前,新鼎資本管理規模超過90億元,在被投企業中,已上市企業20家。其中,在逐漸備受重視的商業航天領域,新鼎資本助力民營商業航天快速發展,布局了格思航天、垣信衛星、白盒子、藍箭航天、星際榮耀等龍頭企業,涉及衛星製造、火箭發射、衛星組網等商業航天領域的重要環節。
作為我國首家成功完成運載火箭入軌發射任務的民營公司,也是國內液體重複使用運載火箭研發進展最快的商業火箭公司,星際榮耀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商業火箭發射服務、防務產品銷售以及技術與應用服務三類業務。
越秀產業基金作為大灣區領先的產業資本運營商,堅持聚焦綠色與科技投資。2023年,越秀產業基金進一步提升智能汽車、新能源、半導體、生物醫藥等壓艙石賽道配置比例,投資金額占比約70%,同時兼顧裝備製造、國防科技、軟件等潛力賽道的投資布局,投資金額占比約30%。
盛世投資投資覆蓋大量綠色項目,不斷增強基金綠色發展能效,增加投資組合“含綠量”。例如,上實盛世S一期基金子基金及峰瑞基金投資基於合成生物學技術的分子和材料創新企業——藍晶微生物,利用合成生物技術、基因數據和自動化平台設計定製化的微生物,降低生物可降解材料PHA的生物合成成本,從而解決塑料導致的環境與健康問題。
凱聯資本投資布局服務於國家戰略需求,現階段投資專注於六大方向,即新能源和智能汽車、先進智造和新材料、醫療健康和生物技術、農業科技和消費供應鏈、半導體和人工智能、數字化基礎設施。
圍繞已構建的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基金生態格局,中電基金聚焦數字信息基礎設施、雙碳綠色經濟、智能科技與生活三大領域,先後投資了京深深向、力神電池、國鴻氫能等近百家優秀科技企業。
全釩液流電池作為成熟的長時儲能技術路線,可以解決可再生能源天生具有隨機性、間歇性與波動性的難題,是實現新能源充分利用的重要技術路徑。國電投產業基金投資的星辰新能立足國內,布局全球,建設液流儲能產業集群新標杆,以完整的產業鏈和領先的技術,持續攻克全釩液流電池大規模商業化應用的難題。
AI與傳統產業的結合,催生創新創業企業
AI與醫療、環保、交通、工業等產業的結合,正湧現出眾多的創新創業企業。通過AI和技術等多學科賦能,不是對傳統產業簡單的升級,而是推動中國產業運營模式根本性的轉變,形成智能化的變革。
真格基金被投企業杉數科技始終以智能計算引擎為核,以產業服務為翼,不斷探索和構建新一代智能建模及計算技術平台,持續賦能能源、交通、工業製造、零售消費等20餘個行業場景實現運營增長,為數百家國內外行業頭部企業提供智能決策能力支撐。
知壹投資被投企業利德科技專有的AI水務係統基於公司自主開發的算法模型和獨立研發的濃度梯度斷麵理論,實現汙水廠工藝流程的全參數、全斷麵、全流程智能預測和控製。可實現汙水廠的長期穩定達標運行、節能降耗、碳減排和全麵的智能管理。例如,利德科技在福建晉江的項目,通過應用 AI 技術節省了10%能源和40%液態氧的消耗量。
藍馳創投被投企業程天科技致力於核心算法與核心元器件在內的外骨骼機器人技術的研發與應用,目前專注於康複與養老領域,通過結合人機交互技術、數據分析以及雲計算,為醫療康養機構和個人用戶提供智能化產品和解決方案。自2022年開啟市場拓展,程天科技的悠行康複外骨骼設備已累計進入全國超700家康複中心、殘聯機構及醫院,覆蓋全國超92%的省級行政區域。2023年,程天科技主導產品外骨骼機器人國際市場占有率12.4%,實現核心元件的量產並成功出海34個國家及地區。
聯想之星認為,以醫療器械為例,不僅要實現國產替代,提供與海外媲美的醫療設備,更重要的是,通過AI和機器人技術等多學科賦能,實現醫療器械的國產換代,從而推動國內醫療的裝備升級革新。其投資的精鋒醫療、強聯智創、智愈醫療技術解決方案對全球醫療可及性、資源效率和健康質量有直接貢獻。
悅唯醫療聚焦冠心病診療全流程,其最新研發的冠心病診療金標準SYNTAX評分係統融合前沿AI技術與醫學影像處理特長進行技術創新,以實現快速、精確的血運重建策略選擇。
啟明創投被投企業文遠知行小巴在多個城市和場景中成功部署,展示了自動駕駛技術的商業可行性和規模化應用的潛力。這不僅為自動駕駛技術的進一步推廣奠定了基礎,還推動了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包括傳感器、人工智能算法、V2X通信等領域。2023年12月30日,文遠知行攜手廣州巴士集團正式開放全國首個自動駕駛小巴商業收費運營服務,這是全國首個前裝量產Robobus商業運營牌照。
作為全場景智能車規芯片的引領者,亦莊國投被投企業芯馳科技為新一代汽車電子電氣架構提供核心的SoC處理器和MCU控製器,覆蓋智能座艙和智能車控領域,賦能智能電動汽車的發展,讓更多人更快享受到智能出行體驗。根據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發布的“2024上半年中國市場乘用車座艙芯片交付量TOP10”排行,芯馳科技通過在座艙域控、中控及儀表等各座艙應用場景的全方位布局,成為本土座艙芯片市場份額的領軍企業。
耐心資本,從產業鏈重倉布局到升級投後管理
2024年,國家多個部門強調,積極發展風險投資,壯大耐心資本。耐心資本將成為中國一級市場長期發展的主旋律,投資機構無論是在產業鏈係統化投資,還是升級投後管理內涵,都在積極踐行耐心資本。
峰瑞資本投資了許多極具前瞻性、擁有原始創新能力、支持國家戰略的早期科技項目。峰瑞資本表示,這樣的企業一旦確立技術壁壘,將很難被超越。於是,峰瑞資本在天使輪就決定投資,並連續7輪加持藍晶微生物。峰瑞資本還於2016年在天使輪階段獨家投資了清陶能源,並在其後續發展中6次追加投資。
以行業研究為基礎,全球化視野,進行前瞻性、係統化布局,投資於穿越周期的領先企業,是啟明創投一貫的投資方法。例如,在人工智能領域,從 AI 1.0 到 AI 2.0時代,都提前市場“半步”捕捉到了行業投資機會,經過十餘年的深耕與前沿洞察,啟明創投的投資企業遍布 AI 產業生態鏈——從芯片、底層基礎軟件、基礎模型到下遊垂類應用,許多公司已成為其所在領域的引領者。
中信銀行作為中信集團最大的金融子公司,整合中信集團金融全牌照資源,打造分層分類的綜合服務方案,通過股、債、投、貸、保的組合拳,解決中小企業不同階段的金融需求。例如,北京某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是一家以合成生物學技術實現生物產品規模化生產的行業龍頭企業。2023年,在獲悉該企業有資金需求後,中信銀行北京分行基於其用於生產研發的核心技術、專業的研發團隊、未來的發展前景,快速響應客戶需求,三周時間為企業取得800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授信批複。2024年,中信銀行在得知該企業有登陸資本市場的意願後,迅速聯合組建專項小組,針對客戶的行業和目前的情況進行深入研究並快速啟動上市申報準備工作。
作為中央企業鄉村產業投資基金、欠發達地區產業發展基金等國家級基金管理人,國投創益產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構建了鄉村振興+ESG影響力投資管理體係。國投創益在現代農業發展和資源開發利用兩大領域,充分發揮自身產業基金優勢,不斷挖掘助力欠發達地區產業、經濟發展的核心技術,通過兩大領域中產業鏈的良性循環實現促進作用。
2014年,赤坎古鎮引入CPE源峰,經過近十年的“可持續”環境整治、規範管理和設施升級後,實現華麗轉身,成為國內以華僑文化為主題的古鎮旅遊度假區。赤坎古鎮於2023年1月實現一期項目試運營,已運營片區建築麵積約20萬平方米,通過引入新經濟、新業態等方式進行活化利用,打響具有僑鄉風情的文旅品牌。
伴隨著對耐心資本的討論,投資機構的投後賦能也在不斷豐富與升級,包括通過促成產業鏈合作,幫助被投企業在國際、國內獲得新訂單;促成企業並購,讓市場看到並購重組的實現路徑和其能夠實現的價值,也為行業提供了新的退出選擇和可能性;此外,投資機構也在加強與各地產業園區合作,在支持企業發展的同時,助力地區經濟的轉型升級。
以“中國激光雷達第一股”禾賽科技為例,除了在資金上連投五輪,在投後管理中,光速光合為禾賽科技引入後續的投資方資源,引薦全球重要客戶,在全球戰略布局上前瞻性地給予禾賽科技幫助,推動公司全球業務的落地。
從2022年至今,啟明創投助力被投企業共實現了19個與國際藥企或海外生物科技公司的BD商務拓展交易,可披露交易總金額超過85億美元。今年年初,斥資66.5億元買下21%股權,成惠泰醫療的控股股東,這是科創板首單“現金A收A”實現控製權的並購案例。作為早期且重要的投資方,啟明創投深入參與了此次並購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