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悠唐搞傳銷非法集資跑路數萬人39億血本無歸
近日,眾多投資者反映,他們陷入了一個互聯網傳銷騙局,投資給一家名為上海悠唐網絡科技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悠唐”)的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資金,變成了“遊戲幣”無法提出,投資者多次維權無果,目前該公司位於上海世博園盧森堡館、意大利館的辦公地也已人去樓空,而涉及其中的數十萬投資者的高達39億資金則有可能血本無歸。
拙劣的騙局
浙江嘉興的投資者張斌稱,他和家人已經先後投資200多萬,申購上海悠唐的所謂“糖卡”,非但沒有獲得公司宣傳的高額投資回報,現在連本金都無法贖回。
查閱上海悠唐的資料發現,這家成立於2014年9月19日的上海悠唐,名義上是一家網絡科技公司。2017年3月,上海悠唐將相關業務網站轉讓給成都的關聯公司,然後將糖卡單位由“元”變為“糖”,將糖卡轉入遊戲平台,拒絕用戶提現,直接將用戶的有價資產變為毫無價值可言的類似遊戲幣的“會員憑證”。(本文轉自防騙大數據:FPData)
可以查詢到的資料顯示,上海悠唐和成都悠唐公司法人代表為同一個人,而且業務覆蓋麵不僅是糖卡和遊戲,還包括電商、P2P、悠唐工廠、新媒體、有糖APP市場、020等等。但仔細查看這些天使輪融資項目,就會發現一些端倪。
其中大多數項目未注冊公司,僅有的注冊公司的項目分別是黑晶搏擊(西安黑晶健身服務有限公司)、TailorX(上海頂順線藝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非常果嶺(上海非常果嶺科技有限公司)、U呼(成都光軸科技有限公司)、玩具邦(上海漾玩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據統計這幾個創業項目已經總共融資1.4億。而這些公司中,有4個公司的法人代表和上海及成都悠唐為同一個人。
至於這些公司的具體業務,多位投資者則稱,上海悠唐的投資者最初是通過注冊其公司的賬戶在網上看廣告的同時吸引更多的用戶看廣告的方式獲得糖卡,公司將糖卡對應的現金打入注冊用戶的支付寶賬戶的方式獲取回報。
但是,在公司的運作下,糖卡作為一種可以直接兌換現金的有價證券,同時還具有升值潛力,其最初發放的時候是10元一張,最高時候漲到30元一張。
上海悠唐則利用用戶急切賺錢的心理,允許用戶出錢認購糖卡,並且可以炒作買賣。用戶擁有的糖卡越多,賺錢也越多。為了得到更多的糖卡,注冊用戶可以通過投入更多資金並發展下線,晉級成為體係內百夫長到國王在內的不同層級的投資者,進而獲得更多糖卡、賺取更多利潤。
就是這樣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的傳銷騙局,在高額投資回報的遮掩下,讓眾多投資者沉迷其中。
高額回報吸引投資者
那麽,到底是多高的利益回報讓這些用戶願意掏出真金白銀去做如此虛無縹緲的業務和認購糖卡?
來自江蘇的投資者陳瀟稱,按照上海悠唐內部的投資核算方法,每張糖卡定價20元,如果投資10000元,擁有500張糖卡,每月就能獲利800元,一年就能獲利9600元,年化收益為96%。如果投資100萬,每月就能獲利8萬元,年收益達到96萬元。(本文轉自防騙大數據:FPData)
據投資者透露,這家公司最瘋狂的一天是在2016年12月25日,發行了9000萬張糖卡,發行價為20元每張,以賓利車等獎品為誘餌,使得會員充值達到18億,還有很多悠唐員工也參與充值申購,最高申購的投資者竟然高達千萬元。
其後,形勢急轉直下, 2017年1月,上海悠唐對投資者宣稱暫停提現,不僅收益無法提現,包括充值的人民幣沒有申購的、P2P放貸等業務本金也沒法提現。2017年3月,部分會員陸續趕到上海悠唐公司所在地上海世博園盧森堡館、意大利館進行維權。
天上從來不會掉餡餅,每個人都知道,動輒投資幾十萬的所謂糖卡投資者,更不可能不明白這個道理。但是為什麽還會受騙呢?不止一位投資者稱,他們其實知道這是一個擊鼓傳花的騙局,巨額利潤誘惑之下,他們就是認為自己不會成為最後一棒。
“以網絡科技之名,行詐騙之實,處心積慮設套兩年,上海悠唐非法集資詐騙數十億的事件性質確實惡劣;但是投資者就完全無辜嗎?也不見得,恐怕很多投資者就是衝著那一把僥幸心理才會衝進去玩糖卡遊戲的。”12月7日,上海高級金融學院一位教授分析指出。即使在接受采訪時,也有一些投資者坦言,是因為自身的貪婪才陷身這場無法自拔的陷阱之中,懊悔不已。
在這個事件中,讓人感歎的是,騙子公司的騙術說不上高明,很多投資者甚至明知這一事件就是一個擊鼓傳花的遊戲,但是在高額回報的誘惑下,人性的貪婪給了他們迷之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在騙局敗露之前獲利脫身。但是,蒼天饒過誰。
涉嫌多種金融違法行為
以虛無的業務創造虛無的糖卡,然後將糖卡再轉變為遊戲幣,加上傳銷的架構,在律師眼中,這無疑是一種性質非常嚴重的金融詐騙行為。
“上海悠唐在從事糖卡交易過程中涉及資金支付結算業務,按照規定應當獲得第三方支付資質及審批,但它沒有相關資質,屬於擅自經營資金支付結算業務。根據金融監管部門發布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第3條規定,非金融機構提供支付服務,應當取得《支付業務許可證》,成為支付機構,但上海悠唐顯然無相關資質。”12月6日,上海一位受理這一案件的律師如此稱。
投資者提供的材料顯示,上海悠唐的注冊用戶充值到其設立的網站平台有糖網後,用戶資金就已經進入了上海悠唐和成都悠唐的銀行、支付寶賬戶。有糖網為每個用戶設立了一個賬戶,每個用戶的賬戶又分為餘額賬戶、收益賬戶、遊戲賬戶等賬戶。用戶實際消費後相應資金轉入第三方或者上海悠唐、成都悠唐賬戶等資金流轉的情況,但是這些結算行為實際上並不是通過銀行或者支付寶進行,而是在有糖網內部係統進行,在上海悠唐、成都悠唐的賬戶內進行。
律師表示:根據我國《刑法》第179條的規定,未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擅自發行股票或者公司、企業債券的,構成擅自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罪。根據糖卡的發行、交易模式而言,糖卡屬於類股票金融產品,糖卡發行的人數明顯超過200人,上海悠唐的行為涉嫌擅自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罪。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