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舍生取義的人物和事例,以及舍生取義的人物和事例概括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內容導航:- 舍生取義的英雄人物事跡有哪些?
- 舍生取義的人物和事例分別是?
- 舍生取義的人物和事例有哪些?
- 舍生取義的人物和事例是什麽?
- 列舉曆史上舍生取義的英雄人物,要有具體事例!
- 舍生取義的英雄人物事跡有哪些?
Q1:舍生取義的英雄人物事跡有哪些?
1、文天祥
文天祥是南宋末年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寶祐四年(公元1256年)狀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國公。
於五坡嶺兵敗被俘,寧死不降。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從容就義。
2、陸秀夫
陸秀夫(1235年-1279年),字君實,楚州鹽城縣(今江蘇省鹽城市)人,南宋民族英雄。
陸秀夫20歲時(南宋寶祐四年)與文天祥同登進士榜。祥興元年(1278)為左丞相,次年2月,元軍大舉南犯,陸秀夫輔弼幼主駐軍崖山抗元,不幸戰敗,驅妻、子入海後,即懷揣玉璽,負帝壯烈投海,終年44歲。
3、史可法
史可法(1602年—1645年5月20日),字憲之,號道鄰,祥符人,祖籍大興,明末抗清名將、民族英雄。他為官清廉,堅貞不屈,是明末著名的政治家。
崇禎元年(1628年)進士,任西安府推官。後轉平各地叛亂。北京城被攻陷後,史可法擁立福王朱由崧(弘光帝)為帝,繼續與清軍作戰。官至督師、建極殿大學士、兵部尚書。
順治二年(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大舉圍攻揚州城,不久後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當時正值夏天,史可法的遺骸無法辨認,其義子史德威與揚州民眾隨後便以史可法的衣冠代人,埋葬在城外的梅花嶺。
Q2:舍生取義的人物和事例分別是?
1、譚嗣同
他在能夠出走的情況下沒有出走,而是選擇了舍身取義,準備用他的鮮血來喚醒沉睡的國人。真正是做到了“我以我血薦軒轅”!
有人說他愚昧,而事實上,譚嗣同的死,對後世的影響極其長久深遠,絕對如他自己所說,是死得其所!這也是大義,不是一般人的大義,也更值得人們尊重和敬仰!
2、康有為
清末,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梁啟超逃往日本。譚嗣同是"有心殺賊,無力回天"。他堅信"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以酬聖主",泰然赴死,留下"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名句。
3、邱少雲
952年10月,所在部隊擔負攻擊金化以西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前哨陣地391高地。高地前沿是一片開闊地,為縮短進攻距離,便於突然發起攻擊,11日夜,部隊組織500餘人在敵陣地前沿潛伏,他所在排潛伏在高地東麓距敵前沿陣地僅60多米的蒿草叢中。
12日12時左右,美軍盲目發射燃燒彈,其中一發落在他潛伏點附近,草叢立即燃燒起來,火勢迅速蔓延到他身上,燃著了棉衣。
為了不暴露目標,確保全體潛伏人員的安全和攻擊任務的完成,他放棄自救,咬緊牙關,任憑烈火燒焦頭發和皮肉,堅持30多分鍾,直至壯烈犧牲。反擊部隊在邱少雲偉大獻身精神鼓舞下,當晚勝利攻占了391高地,全殲美軍1個加強連。
擴展資料:
關於舍生取義的人物和事例還有以下:
1、吉平
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被視為國賊。一位洛陽名醫名喚吉平,忠漢室,與漢國舅董承等人共謀誅曹。他打算在為曹操送藥時下毒,卻不慎泄露了天機。
曹操命人痛打吉平,逼他招出何人指使。吉平血流滿階仍隻是痛罵曹賊,後撞階而死。在羅貫中筆下,他是有名的忠義之臣。
2、林覺民
黃花岡起義時,大批革命誌士拋頭顱、灑熱血。林覺民率敢死隊衝進兩廣總督衙門,與清兵浴血奮戰,中彈被俘,從容就義。喻培倫胸前掛滿一筐炸彈,衝鋒在前,彈盡力竭,後被俘,英勇犧牲。
3、朱自清
解放前,由於國民黨腐敗無能,經濟趨於崩潰,洋貨充斥市場。著名作家朱自清寧肯餓死也不買美國救濟粉,被稱為“表現我們民族英雄氣概的愛國知識分子”。
Q3:舍生取義的人物和事例有哪些?
舍生取義的人物和事例有:
1、文天祥
祥興元年(1278年)十二月,文天祥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次年,元朝蒙、漢軍都元帥張弘範將其押赴厓山(今新會南),令招降張世傑。文天祥拒之,書《過零丁洋》詩以明誌。後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親自勸降,許以中書宰相之職。文天祥大義凜然,寧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於大都就義。終年47歲。
2、蘇武
蘇武牧羊的故事婦孺皆知。蘇武被扣於匈奴後,匈奴貴族先以名利引誘,後以嚴刑威脅。但蘇武始終大義凜然,寧死不屈。匈奴貴族無計可施,便“徙武北海上無人處”。蘇武則“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他仍拄著漢朝的旄節,不屈節辱命。他出使時正值壯年,待其歸漢之時,已是須發皆白。他成為我國曆史上堅持民族氣節的著名人物。
3、吉平
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被視為國賊。一位洛陽名醫名喚吉平,忠漢室,與漢國舅董承等人共謀誅曹。他打算在為曹操送藥時下毒,卻不慎泄露了天機。曹操命人痛打吉平,逼他招出何人指使。吉平血流滿階仍隻是痛罵曹賊,後撞階而死。在羅貫中筆下,他是有名的忠義之臣。
4、屈原
屈原,看著楚國的大好河山一點點地被吞齧,看著那一群奸佞小人為了一己榮華諂媚楚王,至國家於不顧。此情何堪?他決不願同流合汙,最後在絕望之中毅然決然的投入汨羅江。我理解此時的屈原,他是帶著對楚國的無限眷戀,帶著對楚國人民無限的愛離開了這個他曾熱戀過的世界。他知道與其卑躬屈膝的活還不如轟轟烈烈的死!是的,屈原的軀體是隨著滔滔的江水流逝了,可他的浩然正氣卻永遠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5、孟子
孟子周遊列國,卻並非求官,而在於行“道”,因此有《孟子將朝王章》,對於齊王的非禮之召給予回擊,表現出傲岸的個性。孟子雖然不視金錢如糞土,卻也不追財逐利,而是清醒地認識到“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千古多少文人雖然在封建專製的重壓下卻都能保住氣節,殺身成仁,舍身取義。
Q4:舍生取義的人物和事例是什麽?
舍生取義的人物和事例:
文天祥是南宋時期的抗元名將,他從小就愛讀曆史上忠臣烈士的傳記,樹立了殺敵報國的偉大誌向。南宋末年,元軍逼進臨安(今浙江杭州),宋恭帝趙顯下詔要各地將領帶兵援救。文天祥接到詔書,立刻招募了三萬人馬,準備趕赴臨安。
這時,有人勸他:“現在元兵長驅宜入,您帶著這些臨時招募的人馬去抵抗,好比趕著羊群去跟猛虎爭鬥,不是白白送死嗎?”
文天祥答道:“這個道理我何嚐不知道,但是國家養兵多年,現在臨安危急,卻沒有一兵一卒為國出力,豈不叫人痛心!我雖然力量有限,但寧可以死殉國,也不苟且偷生。”
後來,南宋滅亡,文天祥被俘。元朝丞相博羅派投降官員留夢炎去勸降。文天祥將這個叛徒一頓痛罵,趕了出去。元朝見對文天祥勸降不成,就把他移送到兵馬司衙門,押入大牢。
惡劣的環境並沒有摧毀文天祥堅強的意誌,在獄中,他寫下了流傳千古的《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歎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後來,元朝皇帝忽必烈親自前來勸降,並許諾隻要文天祥臣服,立即封他為丞相。文天祥對此置之一笑,對忽必烈說:“一死之外,無可為者。”1283年,這位抗元英雄從容就義,展現了他舍生取義的浩然正氣。
秦始皇死後,丞相李斯和中車府令趙高密謀立了秦始皇的二子胡亥為帝,為了防止事情敗露,他們捏造了一個罪名逼迫始皇長子扶蘇自殺,又把大將軍蒙恬投入了監牢。
之後,趙高又派人來到蒙恬的弟弟、大將軍蒙毅的駐地,誣陷他曾勸阻秦始皇立胡亥為太子,是對當朝君主的不忠,賜蒙毅自殺。
蒙毅覺得非常冤枉,據理力爭道:“當初,秦穆公殺奄息、仲行和針虎殉葬,秦昭襄王殺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殺伍奢父子,吳王夫差殺伍子胥,這四個國君。
都因殺害良臣而遭到天下人的指責與非議,所以他們的名聲在各諸侯國間都非常壞。我認為,用正道治理國家,就要不殺無罪之人,我勸你們不要濫殺無辜!”
Q5:列舉曆史上舍生取義的英雄人物,要有具體事例!
曆史上舍生取義的英雄人物有:
1、文天祥:
文天祥1278年,在五坡嶺被俘,再被押解至元大都,文天祥在大都被囚禁達三年之久,屢經威逼利誘,誓死不屈,於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從容就義,終年四十七歲 。
2、董存瑞:
1948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攻打隆化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
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順利完成了規定任務。連隊隨即發起衝鋒,但突然遭到敵人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的火力封鎖,部隊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共產黨員,請準許我去。”連長批準了他的請求。
他毅然抱起炸藥包,衝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衝至橋下。由於橋型暗堡距地麵超過身高,兩頭橋台又無法放置炸藥包。
在部隊攻擊受阻的危急關頭,他毫不猶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衝啊!”敵人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己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道路,犧牲時年僅19歲。
3、劉胡蘭:
1947年1月12日,國民黨閻錫山軍和地主武裝複仇自衛隊包圍了雲周西村,將群眾趕到場地上,劉胡蘭因叛徒出賣被捕。在敵人威脅麵前,她堅貞不屈,大義凜然。
敵人問她:“你給八路做過什麽工作?”劉胡蘭大聲說:“我什麽都做過,”“你為啥要參加共產黨?”“因為共產黨為窮人辦事。”敵人惱羞成怒:“你小小年紀好嘴硬啊,你就不怕死?”
劉胡蘭斬釘截鐵地回答:“怕死不當共產黨。”殘忍的敵人為了使她屈服,在她麵前將同時被捕的6位革命群眾用鍘刀殺害。劉胡蘭毫無懼色,從容走向鍘刀,壯烈犧牲,年僅15歲。
4、楊靖宇:
1932年,受命黨中央委托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曆任抗日聯軍總指揮政委等職。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於白山黑水之間,他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緊急情況下,最後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鬥幾晝夜後壯烈犧牲。
5、王德泰:
1936年11月7日黎明,率領300餘名戰士宿營在撫鬆縣小湯河村的王德泰,突遭600餘名偽軍的攻擊。他沉著鎮定,指揮部隊搶占該村南山東西兩個小山頭。
戰鬥從早7時一直進行到下午3時,敵人死傷慘重,慚慚不支,向南逃去,王德泰親自率部隊發起追擊。就在這時,他不幸中彈,壯烈殉國,年僅29歲。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文天祥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董存瑞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劉胡蘭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楊靖宇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王德泰
Q6:舍生取義的英雄人物事跡有哪些?
1、嶽飛
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宗弼毀盟攻宋,嶽飛揮師北伐,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夾擊金軍。嶽家軍先後收複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師。
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嶽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誣陷入獄。1142年1月,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嶽雲、部將張憲一同遇害。宋孝宗時,平反昭雪,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諡武穆,後又追諡忠武,封鄂王。
2、譚嗣同
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譚嗣同參加戊戌變法。變法失敗後,於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門外的菜市口刑場英勇就義,年僅33歲。同時被害的維新人士還有林旭、楊深秀、劉光第、楊銳、康廣仁,六人並稱“戊戌六君子”。
3、文天祥
元朝派出大軍,要消滅南宋,文天祥聽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產,召募起3萬壯士,組成義軍,抗元救國。有人說:“元軍人那麽多,你這麽點人怎麽抵擋?不是虎羊相拚嗎?”文天祥說:“國家有難而無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我力量雖然單薄,也要為國盡力呀!”
後來,南宋統治者投降了元軍,文天祥仍然堅持抗戰。他對大家說:“救國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難以醫治,兒子還是要全力搶救啊!”不久,他兵敗被俘,堅決不肯投降,還寫下了有名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明自己堅持民族氣節至死不變的決心。他拒絕了元朝的多次勸降,終於實現了舍身取義的理想,慷慨就義。多少年來,文天祥的救國精神,代代相傳,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
4、屈原
屈原本為楚國重臣,早年受楚懷王信任, 任左徒,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製定。 同時主持外交事務。 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 但由於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𑈥逐漸被楚懷王疏遠。
懷王二十四年,屈原被逐出郢都,流落到漢北。流放期間,屈原感到心中鬱悶,開始文學創作, 在作品中洋溢著對楚地楚風的眷戀和為民報國的熱情。 後來曾經被召返。懷王三十年,楚懷王不聽屈原勸阻, 執意入秦,被扣留,後來客死秦國。
楚頃襄王即位後昏庸無道, 聽信令尹子蘭的讒言, 再次驅逐屈原。屈原流落在今湖南沅水湘水一帶。 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揮兵南下, 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大石投汨羅江而死。
5、劉胡蘭
劉胡蘭生長在山西省文水縣雲周西村,在反動的封建軍閥閻錫山統治的黑暗年代,惡霸地主對農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劉胡蘭的心靈裏從小就種下了仇恨的種子。紅軍來了,把地主呂善卿家的財物分給了窮人。
劉胡蘭從紅軍戰士孫同誌講的故事裏,懂得了革命的道理。劉胡蘭漸漸長大了,為了擔負家庭的生活重擔,她和鄰居家的孩子小青,一起去山裏馱炭,倆人漸漸產生了愛情。日本鬼子占領了文水縣,地主呂善卿又當上了村長。
孫同誌回到這裏,領導農民們建起了農會、民兵隊、婦救會,劉胡蘭擔任了婦救會的領導。小青要參軍了,劉胡蘭鼓勵他要勇敢戰鬥,爭取入黨。劉胡蘭在黨的領導下,組織群眾反掃蕩,粉碎了敵人的掃蕩。劉胡蘭經受了嚴峻的鬥爭考驗,黨組織吸收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45年,日本投降,小青所在的八路軍回到山西,將日本軍隊的武器收繳。但蔣介石又發動了內戰,小青的部隊奔向了解放戰爭的戰場。劉胡蘭帶領著婦救會的姐妹們送慰問品,救護轉移傷員,積極支援前線。
回到村裏,她聽到支部書記石德輝和幾十個鄉親被反動派抓起來的消息後,勇敢地參加了營救行動,把他們救了出來。
但是,在轉移的途中,劉胡蘭不幸被捕。蔣匪軍和地主呂善卿對劉胡蘭嚴刑逼供,劉胡蘭堅貞不屈,表現了共產黨員的高貴品質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最終,劉胡蘭在敵人的鍘刀下英勇就義。
關於舍生取義的人物和事例和舍生取義的人物和事例概括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麵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查看更多關於舍生取義的人物和事例的詳細內容...